一、专业简介
化学专业是我司最早的理科专业之一,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(2005年起进入辽宁省一本B段招生),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,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。2008年被确定为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,2009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。化学专业是全省中学化学教育团队的重要输出基地,在长期保持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的同时,加大了研究型、应用型化学化工人才培养力度,为辽宁省化学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化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3人,其中高级职称近70%,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。专业教师在教学团队、精品课程、教材建设等方面获得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,承担科研项目数量、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校前列,形成了一个素质高、团结向上、积极进取的教学科研团队。以本专业为基础的辽宁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备先进,团队雄厚,为本科生实验教学、科研训练、毕业论文等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化学专业重视员工素养、理念和技能的综合培养,员工从师素质、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,多人次在国家级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、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,获批多项国家级、省级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,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,毕业员工中多人成为行业骨干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、文化、道德素养,能够较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、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,掌握教育基本理论,具备先进教育理念,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能够胜任基础教育化学教学及相关工作的教师,以及能够从事化学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复合型人才。
三、培养要求
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.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,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具有健康的体魄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;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、竞争意识、安全意识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现代观念;
2.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;掌握教育学、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基本理论及化学教学理论,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实际,具备从事基础教育化学教学与研究以及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专业素养;
3.掌握数学、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,具有扎实的化学学科基础知识、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,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、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;
4.具有使用一门外语有效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能力,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、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;
5.具备团结协作意识,善于与人沟通,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;
6.具有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。
四、主干学科
化学。
五、核心课程
无机化学、化学分析、物质结构、有机化学、物理化学、仪器分析、化工基础及实验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、教育学基础、心理学基础、基础化学实验、综合化学实验、研究设计型实验。
六、学制与修业年限
学制:4年,修业年限3-6年。
七、学分要求
本专业员工在学期间最低修满160学分。
八、授予学位
理学学士。
九、学分分布(见附件1)
十、教学计划表(见附件2)
十一、方案特色
(1)课程体系中的两阶段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突出的教师教育特色。
培养方案中,通过“学科通识课程”、“专业选修课程”、“实验实践类课程”和“教师教育类课程”四大模块构成新的课程体系,将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类课程分别设置,实施两阶段教育人才培养模式:第一阶段,员工入学前两年学习学科通识课及相应实验实践类课程,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知识,并具备化学专业的基本技能;第二阶段,教师教育技能培养。从第三年开始员工开始修读教师教育类课程系列,这一过程中,员工掌握化学教学基本原理与教学技能,深入了解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,初步掌握教育科研方法,培养较高的教学策略技能及教学实践能力。第四年进行的教育实践课,即教育实习,使员工能基本了解中学化学教学方法,全面提升员工教师教育技能。
(2)课程体系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员工具有多元就业能力。
化学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员工的发展需要为导向,改变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,拓宽专业发展空间,实施具有多元化就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。为此,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延长了创新实践教学时间,增加了研究型实验课程,并在第三、第四年开设基础化学扩展系列选修课,为准备从事科学研究或科技开发的员工提供了旨在夯实专业基础、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的系列课程,也同时为员工提供了多种职业和专业选择的平台和机会。
(3)“一体化开放式”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。
近年来,本专业按照“打破学科界限,突出专业特色,增加综合性、应用性实验内容,促进开放共享”的实践能力培养总体思路,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,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,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,求真务实,科学发展,探索和构建“以员工为本,重基础,求创新,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、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”的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。建立了多层次一体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,尤其是校所、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新模式,符合高素质人才、优秀创新人才、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科学培养机制。